发布时间2025-06-19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9 浏览次数:0 文章来源:未知
今天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求职陷阱系列”——假“猎头”的相关案例及防范提示:
是指某些非法机构的“假猎头”在不具备资格下,利用求职者想跳槽、找高薪厚职的心理,承诺为其提供相应职位,从中收取服务费或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
1.高薪厚职;
2.专业顾问;
3.高服务费。
受害人群多为想跳槽的中高端人才。
案例1:轻信网上“猎头”,被骗走身份证
2016年11月初,南京市公安局洪武路派出所接到一起报警,报警人小张是工作几年的小白领。他告诉民警,自己在网上找工作遇到了骗子。
小张反映,他一直想趁着年底跳槽,就经常关注招聘信息,因此在网上结识了自称是猎聘公司的“猎头”邓某。邓某说自己手头有很多不错的资源,时不时向小张介绍。一份份光鲜亮丽的职业和可观的薪水,让小张眼花缭乱。“我听过好多在网上找工作被骗的事情,还是有点不太相信”,小张说自己一开始还抱着戒心,直到邓某约他见面详谈,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答应了。
两人在约定的快餐店碰面,邓某看上去很斯文,手上拎着个公文包。他看了小张的简历,表示手头正好有几个职业和他专业十分对口。中途小张内急想去厕所,邓某提议去帮他复印身份证。于是,小张把身份证交给对方,同时按照要求付了800元押金。
小张返回座位,等了很久邓某都没回来,对方电话也一直没人接。据店员描述,看到小张刚进洗手间,坐在他对面的男子就飞快地拿上包冲出餐厅。小张告诉民警,现在回忆起来,邓某除了交代自己身份,并没有出示过自己身份证或者工作证,就连他所就职的公司,也说得含含糊糊。
民警叮嘱小张先去把身份证挂失补办。目前,警方正根据现有线索深入调查。
案例2:一场招聘,创业团队招产品经理 “猎头”式招聘3人入围面试
张某和王某的网络科技公司刚成立半年,正在组建核心团队。2014年9月初,他们在网上发出招聘启事,想寻找一个靠谱的产品经理作为创业伙伴。
“我们并没有在一些大的招聘网站上发布信息,而是通过成都相关行业的IT网络平台和业内人士人脉圈进行招聘。”负责此次招聘的王某介绍,这种招聘相对私密,而且前来招聘的人大多通过同行和朋友介绍,“和大型企业的猎头招聘有相似之处。”
很快,有3名应聘者进入了面试阶段,王某将其中两人安排在9月13日面试,应聘者黄先生则安排在14日见面。
两个版本,正奇怪应聘者咋失约,却被圈内当成骗子公司
但14日当天,王某并未等到黄先生的到来。“我们一开始还很奇怪,面试失约的情况并不少见,但至少应该提前给我们说一声,或事后解释一下吧。”王某称,事后双方都没再联系。
但很快,麻烦就找上门了。16日,当初介绍黄先生来应聘的一位产品经理找到王某,开口就说:“有人反馈你们是骗子,我朋友来面试,你们张口就找他要5000元钱。”
“我连应聘者的面都没见着啊。”王某懵了。这位产品经理称,黄先生面试时遭遇要钱送礼的“潜规则”,拒绝后,他将此事发布到该行业的网络平台上。王某所在公司很快成为成都业内人士眼中的“骗子公司”。
三方对质,有人钻空子想骗钱,误会解除后已报警处理
“这个事情严重了。黄先生自称有一场面试,而且就在我们公司,但我和张某都没见过他,难道见鬼了?”王某赶紧建了一个网上讨论组,将作为介绍人的产品经理、黄先生都拉了进来。一番交谈后,事情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面试前两天,黄先生接到了自称公司负责人打来的电话,“我以为就是王某。”黄先生称,这个“王某”将面试时间临时提前了一天,并约他在公司楼下等候。随后,“王某”打电话告诉黄先生,有政府部门领导来公司,需要一些现金来“打点”,并找黄先生要5000元钱。
“我们根本没有改过面试时间,肯定是有人钻我们招聘的空子,设了一个骗局。”王某说。3人随后查到,打给黄先生的电话号码来自广东。事情搞清楚后,黄先生在网络平台上为公司做了澄清,王某也报了警。
求职者要了解情况该公司正在招聘的职位和薪资待遇情况,要核实清楚猎头单位的背景。对于服务费,要提高警惕。
该如何规避求职陷阱呢?有如下几点建议:
1、发觉被骗,及时报案;
2、选取最能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权方式;
一是双方协商解决,这可能是大学生可以选取的最快、最有利的方式。
二是按照民法通则的有关原则来索赔。
三是向法院起诉,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所以大学生遇到纠纷后,如想通过此方式维权,平时就应做一个有心人,应保存好所有的与打工有关的证据,这样在诉讼中才有胜算的把握。
3、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求职渠道,警惕陌生来电,即便是同学或熟人介绍的公司,也需要进行事先了解;
4、对每个面试的公司和岗位都要事先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了解,看应聘单位是否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注册时间是否有效;也可在面试时观察公司的工作环境、公司面试是否正规等;
5、要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尤其是在工作前就提及交费、贷款时,一定要谨慎。一旦察觉自己可能遭遇“陷阱”后,可以向身边有经验的人或相关部门咨询和求助;
6、一旦发现假“猎头”,可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如遭遇求职应聘陷阱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请立即向公安部门报警。
7、面试地点一般情况下不会随意改变,即使改变也会用最开始联系的电话进行沟通确认。
1.查询就业政策信息可登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www.mohrss.gov.cn)或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官网;
2.查询招聘信息可登陆中国公共招聘网(www.cjob.gov.cn)、中国国家人才网(www.newjobs.com.cn)或各地公共招聘网站,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荐认定的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网站;
3.了解各地工作动态可登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或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官方微信;
4.政策咨询、信息查询、办事指南等可拨打12333咨询电话。
找工作一定要提高警惕
小心陷阱!
校 审 | 吴 笛
编 辑 | 甘 霖(中建二局三公司)
相关推荐
签证在手 旅途无忧发布时间2025-06-19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9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9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9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9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9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9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9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9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9 浏览次数:0
用户评论
真的有人专门以找工作为名进行诈骗吗?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听说有些网站上的职位信息都是假的,是真的吗?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怎么才能辨别出真的是“猎头”还是伪装成职业介绍的人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被所谓的“猎头”联系过一次后就心生疑虑,他们是否真的能帮上忙?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真的遇上了虚假的求职信息,应该通过什么渠道举报?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假'猎头'"的问题在社交媒体上很热门,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受骗经历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网上找到一份“高薪”职位信息的时候,该用哪些方法验证它的真实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遇到过很多次“只面试一次就能拿到offer”的情况,这背后有什么猫腻么?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些公司发布的工作岗位,如何辨别这些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假'猎头'"的定义是什么,在法律角度上有明确的标准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该不该对所有通过招聘平台收到的信息抱有怀疑态度?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被"假猎头"误导进入了一个非法或不道德的工作流程,应如何处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假'猎头'"的问题在求职者内部的讨论中有多严重?是否有专门防止此类诈骗的指导文档或指南?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那些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真假‘猎头’”是否是个普遍需要担心的问题?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网上搜索求职信息时,有哪些明显的迹象表明我可能遇到了“假猎头”?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遭遇了"真假'猎头'"的案件后,大多数人都采取了什么措施来避免再次被骗?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假‘猎头’"的问题是否仅仅局限于特定行业或地区?其他领域是否有类似的陷阱?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觉得自己可能已经成为“假猎头”的目标,有什么步骤可以立即尝试阻止进一步损失?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遇到疑似“真假'猎头'"的情况时,有哪些有效的求助途径和资源可以帮助受害者?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假"猎头是否只是网络世界的麻烦,还是也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接触中?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甄别体系来区分真实职业机会与“假猎头”的伪信息?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