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微信

添加微信

微信公众号
签证代办电话:

400-8888-88999

当前位置: 首页 > 签证百科

地处祖国大西北的沙山与美妙的泉水共存

发布时间:2023-09-02 浏览次数:0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地处祖国大西北的甘肃省敦煌,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壁画艺术,还有一处奇异的沙山与美妙的泉水共存的美景,这就是著名的鸣沙山与月牙泉。
 

位于祖国西北部的甘肃敦煌,不仅有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壁画艺术,还有奇沙山与奇泉并存的美丽景色。 这就是著名的鸣沙山和月牙泉。

甘肃月牙泉水从哪里来_甘肃月牙泉是怎样形成的_甘肃月牙泉

鸣沙山位于敦煌县城南6公里处。 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高数十米。 沙峰起伏,山脊如刀锋。 当人们登上沙山之巅滑落时,沙石随着身体的下落发出声音,犹如丝竹管弦乐:风绕山吹,沙山轰鸣。 其声如金鼓,如天音; 这里的游客都充满了兴趣。 “沙岭清明”是敦煌八景之一。

甘肃月牙泉是怎样形成的_甘肃月牙泉水从哪里来_甘肃月牙泉

相传古时有一位将军率军出征,战败于此。 全军覆没,尸骸数万。 一夜风吹,沙满山。 沙中传出鼓声、号角之声,故有沙声。 山名。

甘肃月牙泉_甘肃月牙泉水从哪里来_甘肃月牙泉是怎样形成的

从鸣沙山北坡下行,到达山脚时,一弯“新月”出现在眼前。 这就是月牙泉。 月牙泉的形状酷似一弯新月。 泉水清澈甘美,始终清澈如镜。 池边水草丛生,芦苇摇曳。

甘肃月牙泉_甘肃月牙泉水从哪里来_甘肃月牙泉是怎样形成的

据古文献记载,此泉在后汉时期就已存在。 千百年来,流沙不断堆积,但泉水却从未干涸。 这实在是大自然的奇观。 史书上记载的“元鼎四年,出神马抱清水,武帝得之,为马歇”,给这颗沙漠明珠增添了几分魅力。 有人赋诗赞道:“一弯如月弦始,半壁明比镜。风吹飞沙不至,深水业力满”。 ”。

甘肃月牙泉_甘肃月牙泉是怎样形成的_甘肃月牙泉水从哪里来

自然界的水泉如星辰般多,但沙山与美泉并存的却很少见。 月牙泉之所以出现在沙山中,是因为疏勒河的水从这里渗出,在良好的含水层上形成了丰富的含水层。 这种情况下,含水层一旦出现裂缝,水就会因压力而上升,这就是裂隙泉。 鸣沙山脚下有这样一条裂缝,于是地下水涌出,形成了今天美丽的月牙泉。

甘肃月牙泉是怎样形成的_甘肃月牙泉_甘肃月牙泉水从哪里来

其他地区的沙漠中也有类似的泉水,但这些泉水要么在没有良好含水层的情况下渗入,要么被沙子掩埋。 然而,千百年来,月牙泉却“不填沙”。

甘肃月牙泉是怎样形成的_甘肃月牙泉水从哪里来_甘肃月牙泉

甘肃月牙泉水从哪里来_甘肃月牙泉是怎样形成的_甘肃月牙泉

那么月牙泉为什么没有被沙子掩埋呢? 仔细观察这里的地形,不难发现月牙泉的北、西、南三面都是群山环绕,只有东侧是出风口。 当风从东边吹来时,被高大的沙山阻挡,气流只能在山的中间旋转上升,把细沙从山底带到山顶,而与山外吹来的风保持平衡,使得山顶的沙子无法被吹动。 风吹下山,失去了形成流沙的条件。 因此,月牙泉得以千百年不被沙子掩埋,形成了沙泉共存的奇妙景象。

甘肃月牙泉_甘肃月牙泉水从哪里来_甘肃月牙泉是怎样形成的

《大漠第一泉》再现月牙之美

敦煌月牙泉的月牙观音像图片_甘肃月牙泉_甘肃民勤泉山镇抓羊队

7月5日,游客游览敦煌月牙泉。新华社

迎来旅游旺季的敦煌月牙泉,与鸣沙山“山泉共存,沙水共存”,呈现“沙漠第一泉”的月牙美景。 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月牙湖水位逐年下降,到90年代末,湖底一度裸露,面临消失的命运。

2011年,国务院批复《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综合规划(2011-2020年)》,“月牙泉恢复补水工程”是规划的八个重大工程之一。 2018年7月,补水工程完成。 记者近日在现场采访获悉,补水工程运行三年来,月牙泉水位稳步上升,瘦弱的月牙形状越来越丰满,生态修复工程效益已开始显现。

危在旦夕:

湖底露出水面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以南约6公里处,月牙泉、鸣沙山与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遥相呼应,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匹配。 然而,这座古老的名泉如今却面临着困境。

月牙泉水位下降,水面缩小。 规划用“危在旦夕”二字来形容月牙泉面临的生存危机。

月牙泉水位为何急剧下降? 专家指出,由于敦煌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1975年党河水库建成,月牙泉上游地下水供应量大幅减少,导致区域水量锐减。水位上升,导致月牙泉水位相应下降。 随着敦煌人口的增加,种植面积的扩大,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靠地下水补给的月牙泉受到了直接影响。

多方救援:

从人工注水到地下水补水

“月牙泉的水位已经下降。1986年,采取了‘挖泉注水’的方法,即把月牙泉挖深,在小泉湾挖人工湖,注水。”管道铺设完毕,通过人工注水提高了月牙泉的供水量和水位。” 党江流域水利管理局副局长邓伟说。

挖泉工程实施后,月牙泉最大水深由1.9米增至4.2米,平均水深由0.8米增至3.5米。 注水工程完成后,从小泉湾人工湖注水至月牙泉,水位上涨65.2厘米。 停注31天后,泉水水位下降了61厘米,基本恢复到原来水位。 后来,多次人工调水至月牙泉,注入的水与泉水“分明”,两种水趋于日趋混浊。 1992年停止人工调水。

邓伟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末,月牙泉水量持续减少,敦煌市采取了限制开采月牙泉上游及周边地区地下水等一系列保护和管理措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规划获批后,月牙湖修复补水工程启动。

“月牙泉补水工程是通过建设低坝补给工程,增加地表水的入渗补给,同时限制月牙泉地区地下水的抽取,提高月牙泉上游重点区域的地下水位,缓解月牙泉上游重点区域的地下水位。”周围地下水位下降。趋势。” 邓伟表示,月牙泉水体修复工程于2016年10月开工,2018年7月竣工。

记者在补水工程渗流场看到,党河河床被中堤纵向分成两段。 一侧为泄洪道,另一侧为渗流场。 共有渗池12个。 由于正值农业灌溉关键时期,渗塘蓄水暂停,12个渗塘蓄水的不足一半。

“渗场至月牙泉直线距离4.5公里至8.25公里,高差24米至46米,地下水渗流补给条件良好,最大蓄水量98万立方米设计年干渠引水量1750米万立方米,年蓄水时间270天。 党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质量安全与运行管理科科长、月牙泉补水工程项目负责人李世柱说。

通过渗场长期蓄水,延长月牙泉最佳补给河段水的渗漏时间,恢复月牙泉原有的地下水补给环境,从而提高月牙泉的自愈能力。月牙泉。

初步效果出现:

月牙泉平均水深升至1.60米

“补水工程运行三年来,月牙泉水位稳步上升,平均水深从1.35米上升到1.60米左右,水面上的月牙形由原来的月牙形变为了月牙泉的月牙形。从初三、初四的瘦形到初七、初八的丰满形。看起来像。 李石柱说道。

规划指出,月牙泉生态保护的关键是恢复水位和面积。 规划确定,月牙泉的保护目标是逐步恢复至水深2.0米以上、月牙形、面积约12亩,满足自然生态景观要求。

规划还指出,通过灌区节水改造、敦煌市地下水源置换、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哈吉党工程引水等八项重大工程措施,提高利用效率。规划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将全面提高,满足敦煌市的需要。 环境保护目标满足本地区的基本生态需求。

月牙泉是敦煌生态“健康”的晴雨表。 李石柱说,月牙泉已经开始恢复补水,水位已经稳定。 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月牙泉的生存危机,在注重节水补水的同时,还需要落实好规划的引水工程,确保补水效益长期稳定。

(据新华社兰州7月13日电)

相关推荐

签证在手 旅途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