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10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0 浏览次数:0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安东尼•史密斯的《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下);叶江译。
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赋予民族主义象征和运动以力量和方向,社会政治运动的诸目标不是由运动行为或参与者所界定,而是依据其意识形态中的基本观点和原则来界定的。与之相似,民族主义特有的象征和语言也是在阐释和唤起民族理想,推进由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所设定的目标过程中形成的。
意识形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首先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民族主义”定义,因为意识形态界定了民族主义的内容,它把民族放在其利害关系和行动目标的中心位置,同时也把民族意识形态与其他相近的意识形态区分开来。
民族主义:主题就是给予民族以高于一切的关注。民族主义是将民族作为关注的焦点并力求促进民族利益的一种意识形态。简单来说,民族主义的基本目标有三个:民族自治、民族统一和民族认同。由此,史密斯为民族主义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种为某一群体争取和维护自治、统一和认同的意识形态运动,该群体的部分成员认为有必要组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史密斯特别指出,民族主义并非限定于民族独立,也表示认可对已经建立很久或刚刚独立民族的持续影响。不论如何,民族主义最终的归宿是民族。
民族:蒂利认为,民族是在“政治词典中最令人迷惑和最有倾向性的术语之一”,也有学者认为,民族的定义不该被具体化,“民族作为一个实践的范畴,民族地位为制度化的文化和政治形式,民族性为暂时的事件和意外”。
总的来说,对民族的定义可分为强调“客观”因素的,如语言、宗教和习惯,领土和制度等,以及强调纯“主观”因素的,如行为、感受和感情等两大类。这样的例子分别可见斯大林(客观)和安德森(主观)的两个定义。不论如何,史密斯认为这两个定义均有一定的缺陷,可能将某些被广泛接受的民族固有的特征排除出去,如韦伯指出,民族纯粹客观标准——语言、宗教、领土等——总是不能包含某些民族。
解决上述问题的一般方法是,跨越“主观——客观”的谱系标准,这具有一个共识“民族不是国家并且不是族群”。
史密斯认为,民族不是国家,因为国家的概念与制度行为相关,而民族的概念则指的是某种类型的共同体。民族也不是族群,因为族群通常没有政治目标,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公共文化,甚至也没有疆域空间。
族群与民族的特征
为此,史密斯给民族下了这样的定义:“具有名称、占有领土的人类共同体,拥有共同的神话、共享的历史和普通的公共文化,所有成员生活在单一经济之中并且有着同样的权利和义务。”给族群的定义则为:“与领土有关,拥有名称的人类共同体,拥有共同的神话和祖先,共享记,并有某种或更多的共享文化,且至少在精英中有某种程度的团结”。当然,史密斯也提醒,使用上述区分,应需十分谨慎,一个例子是犹太人好几个世纪都没有自己的固定领土,然而却非常清楚地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和共同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能说他们不是民族吗?
史密斯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理想民族国家形态几乎不存在,因此不应视为民族-国家的结合,而应视为“民族的国家”。这样民族的国家就可以被定义为:“以民族主义原则确立合法性的国家,它的成员拥有很大程度民族的团结和整合(但不是文化上的同质性)”。将民族的团结和整合作为一个变量,这样的定义就避免了“民族的不一致"问题,即全世界到处存在着民族的边界和国家的疆界不相一致的事实。
认同的层次,不能通过总体层面的认同去预测个体成员的行动和性格。当集体认同主要建立在文化成分比如种性、族群、宗教教派和民族等基础之上时,认同感就最为强烈。
因此,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在总体层面界定文化连续和变化的机制(长时段(longgue duree)分析),而第二个方面则注重个体成员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文化的认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消融的过程,这可能缓慢发生,也可能突然嬗变,因此需要时常进行“重新解释和重新建构”。不过在这里,史密斯还是把这种重新解释视为“更开放、更实际和实用的民族认同想象”。
史密斯对于稳定认同中的变化,作了这样的说明:“因此,变化被建构进了民族认同的定义之中,但是,在由民族的传统和文化以及它的与众不同的遗产所建立的清晰参数中起作用的正是变化。它不可能是其他的一种样子。只要认同意味着某种稳定和在一个时期中保持原样,变化就只能在清楚的界限内发生。即使变化是突然和分裂性的,但只要没有完全毁灭民族,这种变化就会产生被群体成员在文化上吸收的新成分;甚至革命也会趋向回归到功能主义者们所用的术语:社会的‘中心价值观’,民族的转化也是如此,这就允许我们假设,构成民族的“每日公民投票”确实足以使我们能一代又一代地谈论同一个民族。”
可以看出,认同中并非不允许存在变化,而变化也不可能被完全禁止,关键要将认同的变化限定在民族共同体的界限之内。
民族主义不是“哲学上的贫困和不一致”,而是具有多样的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史密斯将之归类为民族主义信仰——体系的共同因素,共有三种:
1.绝大多数民族主义分子所坚持和跟随的一套基本主张;
2.尽管有程度上的不同,每一种民族主义都具有某些基本的理想。
3.给民族主义抽象观念以更具体含义的一系列同源的核心观念。
可以看下民族主义的基本主张:
1.世界由不同的民族所组成,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特征、历史和认同;
2.民族是政治权力的惟——源泉;
3.对民族的忠诚超出所有的其他忠诚;
4.为赢得自由,每个个人必须从属于某个民族;
5.每个民族都需要完全的自决和自治;
6.全球的和平和正义需要一个各民族自治的世界。
可以看出,史密斯对民族主义原则的理解,是典型的西方民族国家话语体系的内容(这点读者们应有自己的判断和认识)。
相关推荐
签证在手 旅途无忧发布时间2025-06-10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0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0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0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0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0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0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0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0 浏览次数:0
发布时间2025-06-10 浏览次数:0
用户评论
在阅读了关于民族主义的这本书后, 对不同国家的历史和理论有了一些建议性的理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书中对于理论、意识形态部分的探讨十分深入,让人深思。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田野读书'的这一期内容非常丰富且有趣,拓宽了我的视野。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历史背景的理解在阅读这本书时得到了加强。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提供了从多角度思考民族主义问题的观点和案例研究。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推荐给对国际关系、政治学有兴趣的人士去深度探究。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书中的分析让我认识到,即使在同一制度下,文化与政治的融合也会有不同形式。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民族国家形成背后的复杂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田野读书'系列的这一集对我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阅读材料。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多个维度探讨民族主义如何反映社会现实变化。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书对民族主义的历史进程以及当前的影响分析得非常详尽。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阅读期间,我经常停下来思考书中的观点并与自己的观点对比。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田野读书'选的这个话题特别贴合时事,让人深思。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深入剖析了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评论中,我发现很多读者对书中案例的探讨给予了高度评价。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这期书评,我对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理解民族国家的概念有了更新的认知。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田野读书'推荐的作品总是能够引起深层次的思考与讨论。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了这本书后,感觉到自己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有了一定程度的加深。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书中提到的一些理论解释了我的疑惑,增加了我对民族主义本质的认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期`田野读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回顾自己的文化遗产和民族认同感。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