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微信

添加微信

微信公众号
签证代办电话:

400-8888-88999

当前位置: 首页 > 签证百科

这是唯一的例子:51个国家有一个总的飞地,公民可以随意进入和退出而没有签证。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0 文章来源:互联网

非军事区,一般代表争议领土的中线或战争缓冲区,即区域内不得出现任何国家的军事力量。但要说永久性的非军事区,估计全球只有北极斯瓦尔巴群岛这么一个了,同时还是51个
 

斯瓦尔巴群岛是北冰洋海域少有的海岛集中区,也是亚、欧、美三大洲的战略要地之一。随着北极圈的经济与战略意义愈发明显,世界各国为了斯瓦尔巴群岛的归属权纷争不断,最终于1920年在国际联盟(联合国前身)的牵头下进行商讨。

如果按照当时的惯例,只有“最早发现”和“实际控制”才能得到无主领土的归属权,可最早发现斯瓦尔巴岛的荷兰探险家巴伦支在回程途中病死了,虽说他的航海日志中有记录斯瓦尔巴群岛,却忘了写上“拥有归属权”,导致荷兰与主权失之交臂。

在此之后的数百年时间里,俄国、英国、芬兰、瑞典和挪威等国的探险家,都先后宣称拥有斯瓦尔巴群岛的主权,但最终被全部否定,因为只有最早发现的那个人才有直接宣布的权利。所以,无主的斯瓦尔巴群岛一度沦为海盗和捕鲸船的基地。

在《斯瓦尔巴条约》签订前,群岛上的长住人口多数来自挪威和俄国,早期就有大量挪威捕鲸船停靠群岛各个峡湾,俄国人则登岛捕杀北极熊、海豹和羚羊等动物,19世纪捕鲸业衰退后才纷纷上岸开采煤矿,也因此衍生出多个挪威和俄国人的居住区。换个说法, 当时最有竞争力的国家只有俄国。

巧合的是,当时的俄国正处内战期间无暇北顾,以致欧美各国纷纷打起小算盘,几番较量无法定夺后才聚在一起商议,就算不归自己也不能让俄国拿走,百万人口的小国挪威毫无疑问是最佳人选,因为挪威不敢也吃不下“独食”,18个国家就这么迫不及待的达成了协议。

这是唯一的例子:51个国家有一个总的飞地,公民可以随意进入和退出而没有签证。

​用两句话就能概括这份《条约》:“挪威有完全主权,但必须保证永久非军事区的性质不变”,以及“各缔约国公民可自由进出、合法从事生产和商业活动。”简单说就是:这儿是挪威的属地,但缔约国国民没有签证也能随意进出并从事合法的开采和生产。

1925年,中国受法国邀请成为51个缔约国之一,斯瓦尔巴群岛从此成为51个国家共同拥有的“飞地”,全球仅此一例。但当时多数国家普遍认为,参与国际联盟的行动意义远远大于“飞地”,真正前往群岛开发的缔约国并不多。

实际上,《斯瓦尔巴条约》的存在是很有意义的。

在签订前,以美俄为首的欧洲外国家就多次为了矿产开发权,与英荷带头的欧洲国家有过争议,甚至发生过“你切我电线,我炸你矿井”的冲突。条约签订后,有能力的国家自行勘测进行开采都俱无异议,只有俄罗斯和挪威仍在持续采煤。

到了二战期间,德国派遣气象队携带当时最先进的设备登陆斯瓦尔巴群岛,为海军提供北冰洋水文和气象信息预报。盟军在几次失利后才开始“打地鼠”般的到处死盯德军气象队,先后将德军布置在斯瓦尔巴群岛上的十三个气象队歼灭。

然而,一支11人小队驻守在斯瓦尔巴群岛最偏远的诺达奥斯兰德峡湾内,盟军从头到尾都没有发现,更有意思的是,德国战败乃至投降后都没有人通知这支小队,导致小队仍以每天五次的频繁向德国发送气象信息。

好在一艘遭遇暴风雪的挪威货轮在峡湾内暂避,队员们才知道自己被遗弃。原以为要成为战俘接受审判,但挪威拒绝盟军提出转交11人的要求,表示德国也是缔约国之一,其国民享有自由进出群岛的权利,多番周折后将队员全部送回德国。

这个突发事件自此成为挪威的惯用做法,背后的意思大概是:缔约国可以不通过挪威同意就在岛上采矿,但只要挪威愿意,也能把缔约国要的人放走,因为缔约国不能携带武器登岛,但挪威能以保护岛民的名义派驻海岸警卫队!

用户评论

堕落爱人!

真的吗?那听起来很神奇呢!我从没想过在一个区域里有这么多国家相互承认彼此的公民自由通行,简直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实验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青裳

这个概念真是太前沿了!能想象不同文化、法律在同一片土地上共存,互相不设任何签证限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体验呢?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肆忌

这么一个区域里有那么多国家参与,听起来既复杂又充满想象力。对游客来说,无需准备各种繁琐的签证手续,旅行变得格外轻松便利。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几妆痕

在这个飞地内能随意进出的不同国家,是不是意味着护照变成了过去式,只用一张身份证明就足够了?这种转变对个人和经济都有何种影响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丢了爱情i

我不禁好奇,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是如何理解自己的国家、人民以及国际关系的观念。这样的环境是否培养出了独特的生活态度和社会结构?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想

对于旅行爱好者来说,这是不折不扣的梦想成真。想象一下能随心所欲地在多个文化中穿梭,而不用担心签证的问题,这将是何等自由的感觉!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纸愁肠。

想想看,这个飞地中的居民和访客都能享受到便捷的人员流通,这对文化交流和创新会产生怎样的推动作用?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笑√倾城

这样的区域合作模式是否能被复制到世界上其他有争议的政治边界和地区呢?这可能会对国际关系构建带来哪些启示?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然淺笑

我在想,如果没有签证要求,在这个飞地内会发生什么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习惯?文化融合与冲突将会如何展开?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绳情

如果所有人都能轻松自由地在这个区域往来,会对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产生何种影响呢?这是一个关于未来社会治理的有趣思考。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放肆丶小侽人

在这样的一个飞地上旅行或生活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想象一下,在不同国家之间无需跨过任何海关,自由自在旅行是多么浪漫!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梅西

这个区域的居民和访客都可能拥有更宽阔的世界观和更强的国际视角吧。这会不会促进全球公民意识的发展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世繁华

思考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如何理解身份、归属和边界。他们的故事和社会构建是否与我们传统的国家认同截然不同?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生命一旅程

这样的共享飞地可能会成为未来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一种灵感来源,即通过合作而非隔离来增进相互了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刻不是了i

对于追求多元文化和旅行自由的人来说,这个区域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探险之地。你可能在不经意间体验到多种文化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独像过不去的桥≈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不同的国家和文化可以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方式共同存在和相互促进。这是不是对全球治理的挑战提出的一种大胆回应?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江山策

想象一下,在这个共享飞地内,旅行者如何在短暂停留后带着新的视角回到自己的生活,这将会为个人和社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如果所有国家都能够实现这一模式的普遍推广,世界可能会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这样的愿景令人振奋不已。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面瘫脸

这个飞地的存在,是全球化和国际关系复杂性的独特体现。对于追求全球联系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是如何理解‘邻国’?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相关推荐

签证在手 旅途无忧